新聞資訊
推薦新聞
智造新視界:解碼衡陽眼鏡小鎮的產業突圍戰
發布: 2025-03-21 23:46:20

站在已投入使用的創意中心頂樓俯瞰,5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如銀色琴鍵般錯落有致,380套人才公寓在陽光下泛著暖光,連接園區的雙向六車道已見車流穿梭。很難想象,5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草叢生的工業儲備用地。

“我們創造了三個‘衡陽速度’:437畝土地征收僅用89天,首期廠房建設提前118天封頂,專項債資金使用效率達全省前三。”園區負責人指著沙盤介紹,園區創新采用“專項債+市場化融資”組合拳,10.08億元政府專項債撬動社會資本超20億元,特別是投資1.2億元的屋頂光伏項目,建成后年發電量可達1500萬度,降低園區用電成本30%。
蝶變:產業鏈重構中的創新突圍
2024年12月,一場特殊的簽約儀式引發行業關注:霍普金斯醫療科技將投資1.5億元建設眼科醫療器械研發中心,這是小鎮首個“瞪羚企業”項目。“我們看中的不僅是成本優勢,更是這里正在形成的視覺科技生態圈。”企業負責人透露,未來將規劃在園區內興建研發中心、檢測中心、共享實驗室等配套,讓產品研發周期縮短40%。

這種產業集聚效應正在顯現:縱向延伸——從樹脂原料生產到鏡架電鍍,形成8大環節的完整鏈條;橫向拓展——智能眼鏡、AR設備等新興產業項目簽約;服務升級——中南地區首個眼鏡產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即將投入試運行。
攻堅:政企協同破解發展密碼
2024年7月,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的支持政策,為小鎮發展注入強勁動能,累計協調解決56個跨部門難題。在土地要素保障方面,創新采用“標準地+承諾制”,企業拿地即開工;金融領域則建立3億元產業基金,對專精特新企業給予最高500萬元信用貸款。
“封閉式管理確實讓企業安心。”入駐企業贄匠機器人財務總監算了一筆賬:享受政策紅利后,綜合成本較沿海地區降低37%。更令企業驚喜的是,園區聯合衡陽技師學院開設的“眼鏡專班”,每年輸送300名專業技工,破解了“用工難”。

2025年初的“開門紅”印證了這種機制的活力:首批4家入駐眼鏡企業,滿懷信心沖刺全年1.5億元產值;粵港澳大灣區招商專班首戰告捷,初步達成10個意向項目,其中瑞雅眼鏡計劃在園區新增購買廠房1萬平方米,力爭實現1億元以上產值。
躍升:向百億產業集群進發
站在新落成的展示體驗中心,電子沙盤清晰勾勒出發展藍圖:到2026年,2000畝核心區將形成“一核兩翼三區”格局——以研發設計為核心,智能制造與商貿物流為兩翼,配套生活區、文旅體驗區、生態保護區協同發展。

“我們正在創造新的‘小鎮速度’。”衡陽國投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蔣華平透露,通過“建設一批、儲備一批、謀劃一批”的滾動開發模式,總投資45億元的18個重點項目梯次推進。特別是投資8.99億元的金松村改造項目,將打造“工業上樓”示范樣板,預計提升土地利用率300%。
突圍:破解產業升級的“微笑曲線”
在博翼眼鏡的數字化車間,總經理楊文良展示最新研發的智能驗光系統:通過AI人臉掃描,5分鐘生成個性化配鏡方案,數據直通生產系統。“過去我們代工一副眼鏡掙5塊錢,現在自主品牌產品利潤超過50元。”這家曾經的貼牌企業,正是小鎮推動“制造+服務”轉型的縮影。

園區運營方算過一筆賬:每增加1家成品眼鏡企業,可帶動4家以上配套企業發展。這種鏈式效應在2024年得到驗證——當瑞雅眼鏡落地后,很快吸引2家包裝材料企業和2家五金加工配套企業入駐。
從一紙規劃到廠房林立,從產業洼地到投資熱土,衡陽(國際)眼鏡小鎮的崛起之路,正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微觀寫照。在這里,政府“有形之手”與市場“無形之手”緊密相握,傳統眼鏡與現代科技激情碰撞,奏響著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強音。這座“視界之都”正朝著“三年五十億”的目標闊步前行,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書寫著屬于中部工業重鎮的精彩答卷。

【采寫手記】
在實地采訪中,記者深切感受到,衡陽(國際)眼鏡小鎮的活力迸發,源于政企協同的制度創新。從“政策計算器”智能匹配,到“項目管家”全程代辦,這些務實舉措打破了傳統園區的發展桎梏。正如受訪企業家所言:“這里最打動人的不是優惠政策,而是解決問題的誠意和效率。”當“制造立市”的雄心遇上“店小二”式的服務,衡陽眼鏡產業的未來值得期待。
地 址:湖南省衡陽市高新區華新大道11號 E-MAIL:hxgtbgs@163.com TEL:+86 (734) 882 8281